一、操作前:现场勘察与设备检查(关键前置环节)
抗洪现场环境混乱(如积水浑浊、障碍物多、供电不稳定),操作前必须通过勘察和检查排除基础风险,避免设备启动后故障或安全事故。
- 现场环境勘察
- 明确积水区域的深度、范围、水流速度:避免泵车陷入深水区(水位不超过设备涉水警戒线)或停在水流湍急处(防止设备被冲移)。
- 排查作业点周边隐患:清除水下 / 周边的杂物(如树枝、垃圾、金属件),防止吸入泵体导致堵塞;远离塌陷路段、河堤边坡等易滑坡区域,必要时用沙袋固定泵车支撑点。
- 确认排水终点:排水方向需远离居民区、重要设施(如变电站、燃气管道),避免二次积水或污染(如排洪口远离饮用水源)。
- 设备全面检查
- 动力系统:若为柴油动力,检查油箱油量、机油液位、电池电量,确保启动无故障;若为电动动力,确认电缆绝缘层无破损、插头防水密封完好。
- 泵体与管路:检查进水管(吸水口)是否通畅、滤网是否完好(防止杂质进入),出水管接口是否密封(用密封圈或防水胶带加固,避免漏水影响效率)。
- 安全装置:测试应急停止按钮、过载保护装置是否灵敏;确认设备接地装置有效(尤其电动泵车,防止漏电触电)。
二、设备停放与固定:防移位、防倾覆
移动泵车多为轮式或履带式设计,但抗洪现场地面可能泥泞松软,停放不当易导致设备倾斜、陷车,甚至被水流冲走,需重点注意:
- 停放位置需水平、坚硬:优先选择水泥路面、高地平台,若在泥泞地,需在车轮 / 履带下铺垫钢板、碎石或木板,增大接地面积,防止下陷。
- 设备与积水边缘保持安全距离:至少距离坑洼、积水边缘 1.5 米以上,避免边缘坍塌导致设备坠入。
- 必要时固定设备:若现场风力大或水流较急,用钢丝绳将泵车拴在周边固定物(如树木、电线杆、混凝土桩)上,或用沙袋围绕泵车底部压实,防止移位。
三、操作中:规范运行与实时监控
启动后需严格按流程操作,同时实时关注设备状态和现场环境变化,避免过载、空转等问题,保障连续排水效率。
- 启动与运行规范
- 禁止 “空转启动”:启动前需确保进水管内注满水(自吸泵需排气),避免泵体干磨损坏密封件或叶轮。
- 控制运行参数:根据积水情况调节流量(通过阀门控制),避免超额定压力运行(仪表盘压力值不超过设备标注的 “最大工作压力”);柴油泵车转速需稳定在额定范围,避免忽高忽低导致动力不足。
- 避免频繁启停:短时间内频繁启停会增加电机 / 发动机负荷,若需暂停,建议间隔 10 分钟以上再重启。
- 实时监控重点
- 设备声音:正常运行时声音均匀,若出现 “异响”(如金属摩擦声、轰鸣声),需立即停机检查(可能是叶轮卡杂物、轴承损坏)。
- 温度与液位:定期查看机油温度、电机温度(不超过设备规定的高温警戒线,如电机温度一般不超过 80℃);柴油泵车需每小时检查一次油箱油量,避免缺油停机。
- 排水效果:观察出水管排水量是否稳定,若突然减少,可能是进水管堵塞或吸水口露出水面(需停机清理或调整吸水位置)。
四、人员安全:防触电、防溺水、防体力透支
抗洪现场人员暴露在多种风险中,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,避免人身伤害:
- 防触电:电动泵车的电缆必须架空或埋入防水套管,禁止浸泡在积水中;操作人员需穿绝缘鞋、戴绝缘手套,禁止用湿手触碰开关或电缆接口。
- 防溺水:作业时需穿救生衣,禁止单独在深水区、水流湍急处作业;若需调整吸水口位置,需确保周边有防护措施(如有人监护、使用救生绳),避免失足落水。
- 防体力透支与环境伤害:高温天气需定时轮换休息(每 1-2 小时换班一次),补充水分和能量;雨天或夜间作业需穿反光背心,配备充足照明(如强光手电、现场照明灯),避免碰撞或摔倒。
五、特殊场景应对:夜间、暴雨、复杂地形
抗洪现场常遇到恶劣条件,需针对性调整操作方式:
- 夜间作业:必须配备临时照明系统(如 LED 投光灯),照亮泵车周边 5 米范围;安排专人负责 “设备监控” 和 “人员监护”,避免视线不清导致操作失误。
- 持续暴雨:需实时关注水位变化,若积水上涨速度快于排水速度,需提前转移泵车(避免设备被淹没);同时加固泵车停放点,防止雨水冲刷导致地面塌陷。
- 地下空间排水(如地下车库、隧道):需先检测积水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(如沼气),必要时用通风设备换气;泵车吸水口需远离排水口(避免 “循环吸水”),同时在地下入口处设置挡水坎,防止外部雨水倒灌。
六、操作后:设备保养与现场清理
排水任务完成后,需及时对设备进行保养,避免残留杂质或水分导致设备损坏,同时恢复现场环境:
- 设备保养
- 清洁:用清水冲洗泵体、进水管、滤网,清除残留的泥沙、杂物;若积水含腐蚀性物质(如工业废水),需用中性清洁剂清洗后再用清水冲净。
- 检查与维护:拆卸进水管滤网,检查是否破损;排放柴油泵车的机油、冷却液(若长期不用),电动泵车需晾干电缆和插头,存放时做好防潮处理。
- 记录:登记本次操作的 “运行时间、故障情况、保养内容”,为后续设备维护提供依据。
- 现场清理
- 移除临时设施:回收电缆、照明设备、支撑钢板等,避免遗留物影响交通或环境。
- 处理垃圾:将清理出的杂物(如树枝、垃圾)集中清运,禁止随意丢弃在排水口或河道中。
总结
移动泵车在抗洪救灾中的操作核心是 “安全优先、效率为辅”—— 通过前期勘察排除风险、操作中实时监控设备与人员状态、特殊场景针对性应对,既能保障设备持续稳定运行,也能避免安全事故,最大化发挥其排水作用。同时,操作团队需提前做好培训,熟悉设备性能与应急处理流程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响应、规范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