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中国·贝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移动泵车官方网站!
工厂全景
24小时热线: 0570-3010606 15336738223
位置 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技术新闻
移动排涝泵车在抗洪救灾时,需要哪些安全注意事项
2025-08-05
 移动排涝泵车在抗洪救灾时,作业环境复杂(如积水浑浊、地形泥泞、存在漏电风险等),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,避免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
一、作业前的安全准备

  1. 环境勘察与风险评估
    • 排查作业区域是否存在暗藏的障碍物(如井盖缺失、水下杂物、暗沟),避免泵车轮胎陷入或泵体吸入异物损坏设备。
    • 检测积水是否存在腐蚀性(如工业废水泄漏)或易燃易爆物质(如加油站附近积水),选择适配耐腐、防爆型号的泵车,操作人员需做好防护(如穿戴防化服)。
    • 确认周边是否有高压电线、配电箱等带电设施,保持安全距离(至少与高压线保持 5-10 米以上,具体按电压等级要求),避免积水导电引发触电。
  2. 设备检查与调试
    • 检查泵车轮胎气压、制动系统、转向系统,确保在泥泞、湿滑路面的行驶和停靠稳定性,必要时使用防滑链或垫木固定车身,防止侧翻。
    • 调试动力系统(发动机、发电机)、泵体(叶轮、管道)及控制系统,确保油路、电路、水路通畅,无漏油、漏电、漏水现象,排水软管连接牢固、无破损。
    • 配备应急设备:如灭火器、绝缘手套、绝缘靴、漏电检测仪、应急照明、急救包等,确保设备完好可用。

二、作业中的安全操作

  1. 用电与动力安全
    • 若为电动泵车,必须使用接地保护装置,配备漏电保护器并检测其有效性,严禁私拉乱接电线,避免电线浸泡在积水中。
    • 柴油动力泵车需在通风良好区域作业,防止发动机尾气(含一氧化碳)积聚导致人员中毒,尤其在隧道、地下车库等封闭空间需加强通风。
    • 作业时专人监控设备运行状态,若出现异响、冒烟、漏电等异常,立即停机断电,排查故障后再启动。
  2. 人员与设备防护
    • 操作人员需穿戴反光工作服、安全帽、防滑鞋,涉水作业时穿绝缘靴,禁止赤脚或穿普通鞋接触积水。
    • 泵车停靠时选择地势较高、坚实的场地,远离河堤、陡坡等易坍塌区域,必要时用绳索固定车身,防止洪水冲刷导致车辆移位。
    • 排水软管铺设避免弯折、碾压,出口方向远离人员和建筑物,防止水流冲击造成意外(如软管脱落伤人)。
  3. 协同作业安全
    • 多人配合时明确分工(如操作员、观察员、指挥员),保持通讯畅通(使用对讲机),设立警戒区域,禁止无关人员靠近作业点。
    • 若需在流动洪水(如河道、漫堤处)作业,需评估水流速度,避免泵车被冲走,必要时结合锚固设备固定。

三、特殊情况应对

  1. 突发险情处置
    • 遇水位突然上涨、堤坝溃决等危险,立即停止作业,撤离设备和人员至安全区域,优先保障生命安全。
    • 若发生触电事故,立即切断电源(或用绝缘工具使伤者脱离电源),并拨打急救电话,严禁徒手施救。
  2. 设备应急维护
    • 泵体吸入杂物导致堵塞时,需停机、断电后再清理,禁止在运行状态下伸手或使用工具探查。
    • 暴雨、雷电天气时,应暂停作业,将泵车转移至地势较高的遮蔽处,避免设备被淹或雷击损坏。


四、作业后的安全收尾

  • 清理设备表面的淤泥、杂物,检查泵体、管道、电路是否受损,及时维修保养,确保下次可用。
  • 操作人员需清洁身体、更换衣物,避免接触积水后引发皮肤感染(如污水中的细菌、寄生虫)。
  • 记录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处理情况,为后续救灾提供经验参考。
总之,移动排涝泵车在抗洪救灾中的安全核心是 “预防为先、动态监控、快速响应”,需结合现场环境灵活调整操作,在保障设备高效作业的同时,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与设备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