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液压系统日常保养操作步骤(适用于混凝土泵车等液压驱动设备)
1. 作业前检查(启动发动机前)
- 油位与油质检查:
- 确认液压油箱液位计刻度,油位需在 “最低” 与 “最高” 刻度线之间(部分设备需在停机 10 分钟后检查,确保油液回流至油箱)。
- 观察油液颜色:正常液压油为淡黄色或琥珀色,若呈深褐色、浑浊或有泡沫,说明油液变质或混入空气,需标记并计划更换。
- 检查油箱盖密封是否完好,防止灰尘、水分进入。
- 管路与接头检查:
- 沿液压管路走向(从液压泵到油缸、马达),目视检查管路有无变形、破损(如软管鼓包、硬管裂缝)。
- 逐个检查管接头、法兰连接处,用手触摸接头表面,确认无油渍(油渍说明渗漏),若发现渗漏,需记录位置并停机紧固(注意:需在泄压后操作)。
- 压力表与阀门检查:
- 检查压力表指针是否归零,表盘有无破损,确保读数准确。
- 确认截止阀、溢流阀等阀门处于正常工作位置(如溢流阀需处于预设压力状态,不可随意调节)。
2. 作业中监控(设备运行时)
- 压力与温度监测:
- 启动设备后,观察液压系统工作压力(如混凝土泵车泵送时的主缸压力),是否在设备规定范围(通常说明书标注),压力骤升或骤降需停机排查。
- 触摸液压油箱外壁或通过油温表,确认油温是否正常(一般 30-60℃,最高不超过 80℃),超过 80℃需停机冷却,检查散热风扇、散热器是否堵塞。
- 异响与振动检查:
- 倾听液压泵、液压马达运行声音,正常应为平稳的 “嗡嗡” 声,若出现尖锐异响、金属摩擦声,立即停机。
- 观察管路是否剧烈振动,若有,可能是管路固定松动或液压系统存在气穴,需停机紧固管路或排气。
3. 作业后维护(停机后)
- 清洁与泄压:
- 用高压水枪(避开电气元件)冲洗液压油箱外表面、散热器表面的灰尘、油污,确保散热通畅。
- 操作设备使液压油缸、液压马达回到中位,释放系统压力(部分设备有泄压阀,需按规程操作),避免管路内残留高压。
- 密封件与滤芯检查:
- 检查油箱呼吸阀滤芯是否堵塞(若有堵塞,会导致油箱负压,影响油液循环),可取出用压缩空气反向吹净。
- 观察油缸活塞杆表面,若有油渍或划伤,可能是活塞杆密封件磨损,需记录并计划更换。
二、传动系统日常保养操作步骤(以皮带传动和联轴器传动为例)
(一)皮带传动系统(常见于小型排水泵车)
- 皮带外观检查:
- 目视检查传动皮带(如 V 带、同步带)有无裂纹、分层、磨损(如带齿脱落),若存在需立即更换。
- 检查皮带轮槽是否有异物(如泥土、碎石),用毛刷清理干净,避免皮带磨损加剧。
- 皮带张紧度调整:
- 用手指按压皮带中部(两皮带轮之间),施加约 10-15N 的力,皮带下沉量应为 10-20mm(具体数值参考设备说明书),超过则需调整:
- 松开电机固定螺栓,推动电机远离泵体(张紧皮带)或靠近泵体(放松皮带),调整后紧固螺栓。
- 调整后需确保两皮带轮轴线平行,轮槽对齐,避免皮带跑偏。
- 用手指按压皮带中部(两皮带轮之间),施加约 10-15N 的力,皮带下沉量应为 10-20mm(具体数值参考设备说明书),超过则需调整:
(二)联轴器传动系统(常见于中型泵车)
- 联轴器外观与间隙检查:
- 检查弹性联轴器的橡胶垫(或尼龙柱销)有无老化、断裂,若有需更换(更换时需对称安装,避免不平衡)。
- 测量联轴器两半部分之间的轴向间隙(通常 0.5-2mm),若间隙过大或过小,需调整电机与泵体的距离(通过增减电机底座垫片实现)。
- 同心度检查:
- 简易方法:用直尺贴靠联轴器外圆,转动联轴器一周,观察直尺与联轴器的间隙是否均匀,若间隙偏差超过 0.1mm/m,需调整电机位置,确保径向同心。
- 检查轴向偏差(端面跳动),用塞尺测量联轴器端面间隙,转动一周后偏差不超过 0.05mm,否则需调整电机水平。
(三)通用操作(所有传动系统)
- 作业后清理传动部件周围的杂物(如泥土、水草),防止卷入传动系统导致卡滞。
- 对联轴器轴承座、皮带轮轴承等转动部位,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脂(如锂基脂),注脂时需挤出旧脂,直至新脂均匀溢出。
三、注意事项
- 液压系统严禁混用不同牌号的液压油,添加时需过滤(用专用滤油壶),避免杂质混入。
- 传动系统调整后需试运行 3-5 分钟,观察有无异响、振动,确认正常后方可正式作业。
- 若发现液压油渗漏、传动部件异常磨损,需立即停机,禁止带病作业,复杂故障需联系专业维修人员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有效降低液压 / 传动系统的故障率,确保移动泵车动力传递稳定高效。操作时需结合设备说明书的具体参数(如油液型号、张紧度标准)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损坏。